网站首页 >> 范文大全 >> 心得体会
首页 > 范文大全 > 心得体会 > 西南旱灾心得体会——旱灾,缺的不仅是水

西南旱灾心得体会——旱灾,缺的不仅是水

时间:
微梦雨
分享

干旱!缺水!一场历史罕见的旱灾袭击北方冬麦区,农田龟裂,麦苗枯黄,人畜干渴……

可喜的是,从中央到地方,各方面力量积极抗旱,调水、引水、抽水,最大限度地降低旱灾损失。在10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,国家防总秘书长、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透露,目前北方八省冬麦区抗旱浇灌面积已超过六成,再过10天大部分受旱冬小麦可以浇完,同时人畜饮水困难也得到有效缓解。

当前抗旱能取得这样的成效,离不开这些年水利基础设施的巩固,离不开抗旱机制的完善,离不开抵御水旱灾害能力的不断增强。

如此大范围的旱灾,降雨偏少是主要原因。但透视旱灾,缺的不仅是水,也暴露出背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仍然薄弱、抗旱意识不强、水资源的粗放利用等问题。这次特大旱灾又一次敲响了警钟。

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入不足,我国农业整体还是“靠天吃饭”。都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,由于历史欠账多、投入不足,一些水利设施多年运行老化失修,或是山塘废弃,有水留不住;或是渠道淤积,有水引不来。这些薄弱的水利设施,在抗旱中成了摆设。一旦遇到大旱,只能靠临时调动大量的抽水机来抽水浇地,或靠水车拉水灌溉,往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、财力,捉襟见肘。

抗旱意识不强,一些地方的干部群众“重涝轻旱”。这种思想容易滋生靠天等雨的意识和松懈麻痹的思想,使得一些地方抗旱手段单一,投入不足。“水来一条线,旱灾一大片”。事实上,相对于洪涝灾害,旱灾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,但其危害同样不容忽视。从长远看,干旱缺水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更深远。

节水意识淡薄,在水资源如此紧缺的现实下,浪费水的现象依然大量存在。就在黄河下游部分群众不得不靠咸水度日的同时,上游有些地方不是还存在大水漫灌现象吗?在许多缺水的地区,不是还在上马高耗水项目吗?

抗旱须治本,治本就要加大投入,切实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,提高应急抗旱减灾能力。抗旱是个系统工程,科学抗旱必须实行综合治理,从单一抗旱转向全面抗旱,变被动抗旱为主动抗旱。缓解水资源紧缺的状况,不仅要促进生活方式的改变,更重要的是要进行生产方式的变革。抗旱需要从农业扩展到各行各业,从农村扩展到城市,从生产、生活扩展到生态。

当前即将进入冬小麦返青水灌溉和春播用水高峰,用水需求将进一步加大。必须要树立抗大旱、抗长旱的思想意识,科学调度水资源,高效用水、精细化管理,夺取抗击旱灾的胜利。(赵永平)

西南旱灾心得体会——旱灾,缺的不仅是水
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
关注公众号
第一时间获取写小易优惠活动
不方便扫码?点击复制公众号名称搜索
付费复制
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

特价:4.99元原价:20元

亲,付款后不能复制,请按以下方法解决:

1、请按【F5】键刷新页面重新试一下。

2、如果仍复制不了,把付款记录截图给客服,客服会发复制验证码给你。

3、如果以上方法均无效,请把付款记录截图、【网址】【邮箱】发给客服。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到您邮箱。

复制方法:请刷新页面,然后按 Ctrl+C 复制。这时电脑会弹出对话框要求付费或输入验证码,你可输入验证码,然后点确定,就可以正常复制或下载了。

很抱歉,客服当前不在线。

请刷新页面再重试,如果仍然无法复制,再加客服微信。

联系我们
付费后若不能复制,请刷新页面重试。 如有问题,再加客服微信。 在线时间:星期一至五 8:30~12:30 14:00~18:00
优惠复制方法指引
扫码关注后立即发送验证码!
只需2秒
输入验证码后可优惠复制。
最后一步
扫码关注后立即发送验证码!
输入验证码后可优惠复制。
3341582409847808

咨询客服 咨询客服

回到顶部

投诉建议
联系我们
付费后若不能复制,请刷新页面重试。 如有问题,再加客服微信。 在线时间:星期一至五 8:30~12:30 14:00~18:00

会员登录

打开微信扫码登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