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 >> 范文大全 >> 节假日
首页 > 范文大全 > 节假日 > 端午节传统吃食粽子的演变历程解析参阅

端午节传统吃食粽子的演变历程解析参阅

时间:
微梦雨
分享

端午节,吃粽子是保留项目,下面为大家带来端午节传统吃食粽子的演变历程解析参阅,详情请看全文介绍。

春秋时期:用菰叶(茭白叶)包黍米成牛角状,称“角黍”;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,称“筒粽”。

东汉末年:草木灰水浸黍米,因水中含碱,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,煮熟就成广东碱水粽。

晋代: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。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米外,还添加中药材益智仁,煮熟的粽子称“益智粽”。

南北朝:出现杂粽。品种增多,米中掺杂禽兽肉、板栗、红枣、赤豆,裹成的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。

唐代:粽子用米已“白莹如玉”,粽的形状出现锥形、菱形。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“大唐粽子”。

宋代:有“以艾叶浸米裹之”的“艾香粽”,还有“蜜饯粽”,见苏东坡“时于粽里见杨梅”的诗名。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,木车牛马作的广告,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。

元代:粽子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,突破菰叶的季节局限。

明代: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,附加料已出现豆沙、猪肉、松子仁、枣子、胡桃,品种更加丰富多彩。

清代:出现“火腿粽子”。

如今粽子更是千品百种,璀灿纷呈。现今各地的粽子,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,但内涵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,著名的有桂圆粽、肉粽、水晶粽、莲蓉粽、蜜饯粽、板栗粽、辣粽、酸菜粽、火腿粽、咸蛋粽等等。

端午节传统吃食粽子的演变历程解析参阅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,是否满足大家的阅读需求呢?更多精彩的端午节范文更新尽在这里,欢迎查阅。

端午节传统吃食粽子的演变历程解析参阅
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
关注公众号
第一时间获取写小易优惠活动
不方便扫码?点击复制公众号名称搜索
付费复制
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

特价:4.99元原价:20元

亲,付款后不能复制,请按以下方法解决:

1、请按【F5】键刷新页面重新试一下。

2、如果仍复制不了,把付款记录截图给客服,客服会发复制验证码给你。

3、如果以上方法均无效,请把付款记录截图、【网址】【邮箱】发给客服。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到您邮箱。

复制方法:请刷新页面,然后按 Ctrl+C 复制。这时电脑会弹出对话框要求付费或输入验证码,你可输入验证码,然后点确定,就可以正常复制或下载了。

很抱歉,客服当前不在线。

请刷新页面再重试,如果仍然无法复制,再加客服微信。

联系我们
付费后若不能复制,请刷新页面重试。 如有问题,再加客服微信。 在线时间:星期一至五 8:30~12:30 14:00~18:00
优惠复制方法指引
扫码关注后立即发送验证码!
只需2秒
输入验证码后可优惠复制。
最后一步
扫码关注后立即发送验证码!
输入验证码后可优惠复制。
3794535102125056

咨询客服 咨询客服

回到顶部

投诉建议
联系我们
付费后若不能复制,请刷新页面重试。 如有问题,再加客服微信。 在线时间:星期一至五 8:30~12:30 14:00~18:00

会员登录

打开微信扫码登录